关灯
护眼
字体:

大唐胡女浮沉录_青溪客【完结】(194)

  “那也不至于。杨炎毕竟真心爱重她。”崔妃道,“但我确实希望那孩子过得好一点。”

  她想,她这一世,大抵就是这样了。二郎和四郎不消她忧心,或者说,她忧心也没有用。能在死前帮一帮那孩子,也不算坏。

  “若是他们在杨炎父亲去世前赶回来,成了婚,该有多好……往后就算杨炎做了大官,也不能休弃她。”

  侍女说的是“三不去”的惯例。妇人操持过舅姑的丧事,便在“三不去”之列。崔妃“砰”地合上窗扇,压低嗓音:“有甚么好的?那样的话,她就得陪着杨炎服丧了。我问过胡人的礼俗,胡人为自家生身父母守丧,至多也不过六个月。杨炎父亲活着的时候多么瞧不起她,她倒要跟着杨炎为他服丧三年?凡人身子健旺、头脑清明的岁月,总共才多少年,有几个三年能够虚耗?”

  她自幼娇纵跋扈,却很少违背礼法,一向以夫为天——她的夫君李俶也正是天家的男儿——更不会说出这种乖悖伦常的话。侍女惊得差点咬了舌头:“可是……以常人的想法,何六娘若能为杨炎父亲服丧,甚至……可以说是有幸了。”

  崔妃闭上眼,倚在案边:“行李点检了么?”

  “点检过了。”

  这番谈话后的第二日,亦即十月十八日,广平郡王李俶率大军入洛阳城,列兵天津桥南。受了大燕官职的伪侍中陈希烈、中书令张垍等三百余人素服待罪,悲泣叩首。李俶抚慰道:“公等为叛贼所迫,并非有心谋反,陛下早已知晓。陛下有诏令,赦免各位的罪过。”众人大喜。

  跟随安庆绪北逃的严庄,自然也听到了广平王宽宥陷贼官员的消息。三日后,严庄来降。此时距他以大燕御史大夫的身份安葬父母和弟弟,只过了十六天。广平王李俶和郭子仪商议后一致认为,招降了严庄,其余的叛军臣僚必定更加愿意归顺,便给了严庄铁券。

  十月二十三日,大唐皇帝李亨入长安。

  京城士庶夹道相迎,列队二十里不绝。那人群中,也有崇化坊龙兴观的存真,和他的师父。为了迎接天子的车驾,存真昨夜就随着师父到了城外。銮驾驰入视野之际,存真已大半日没有饮食。但他不渴也不饿,只管欢呼流泪,只管手舞足蹈。

  那二十里的人群中,也有一些人惘惘地想起,从他们面前缓缓驰过的这位大唐皇帝,不是曾经亲手为他们缔造一个治世,又匆匆逃离这座城池的那位皇帝了。可这又有甚么相干呢?这个他们往日几乎没见过的身影,这个他们此刻终于看清了的身影,就是大唐的皇帝。他们又有皇帝了。

  洛阳那三百余位得了广平王允诺的陷贼臣僚,在新帝的旨意下又被勒送长安。御史中丞崔器命令他们与西京的陷贼官员一样,解去头巾,赤足立在含元殿前顿首请罪,又令众人围观这场仪式。而后,崔器将这些官员囚于大理寺和京兆府的牢狱中。

  十一月一日,新帝敕令改去两京宫殿、坊里所有带“安”字的名号。

  严庄被授官司农卿。河北诸将听闻,纷纷心动。张忠志已向唐廷献章,此时想的是另一件事。他对新婚妻子叹道:“我发过愿,要杀了严庄,如今恐怕杀不成了。”

  “我知道安禄山待你恩重。但你能保住自身,就很好了。”谷从敏宽解丈夫,“他毕竟已经死了。你怎样做,都不算背弃他。严庄……”

  她原想安慰他说,严庄小人行径,人所不齿,往后在大唐朝廷也未必能够过得如意。但严庄的用处,可比那些被关在牢狱中的唐廷官员大得多。况且,以他的面皮和心机,只会比大多数人更顺遂。于是她转而道:“阿史那承庆和那些人,你打算如何安置?”安庆绪失去洛城,北奔安阳,一时大失人心。阿史那承庆安守忠李立节几位大将,带着自己的部众,分别投向常山、幽州等地,安庆绪身边只有张通儒、崔乾祐和千余名士卒。

  张忠志摇头道:“阿史那承庆和他的部落兵一向来去自由。前两日,安二郎在滏阳那边设下奇计,大败李光弼。蔡希德、田承嗣他们起初还有些踌躇,得了安二郎大胜的消息,蔡希德便带兵从高平到安阳了。阿史那承庆必定也要走。”

  “史思明可有动作?”

  “还没有。但他有那么多兵马,安二郎不能不忌惮他。安二郎只消逼迫他一回,他应当就要投降了。”

  谷从敏略略出神,过了一会才说:“我原本觉得,你及时献章归降,是一件好事。可眼下我见了严庄的境况,竟不由得想,史思明的兵将这么多,只要他肯投降,大唐朝廷定然十分看重他……定然更看重他。我怕,到时我们反而……当真教他吞掉了。”

  “别想了。”张忠志按下心头隐忧,笑了起来,“你不是说过么?就算我死了,你也能好生活着,还可以嫁给杀我的仇敌……史思明太老了,他的儿子如何?史三郎固然不堪,史大郎的品格倒是不坏。”

  他随口打趣,谷从敏却暗自一惊,当即岔开话头:“是了,你尽快将何六娘的母亲从安阳接来,送到关中罢。”

  “杨炎和何六走时,曾嘱托我和薛四郎通消息,让他悄悄问一问牛廷玠的意思。我也是这样盘算的。可如今安二郎到了安阳,又命薛四郎为他训练骑兵和步卒。薛四郎近来只怕身不由己……我给他传信罢。”张忠志叹了口气,站起身,披上锦袍,出门去大营了。

  十二月三日,上一位大唐皇帝李隆基抵达咸阳望贤宫。

  新帝李亨除去黄袍,着紫袍,才一望见望贤宫的楼阁,便下了坐骑,步行到楼前,跪拜蹈舞。上皇下楼,抚着儿子的后背,潸然泪下。

  新帝李亨自然也流泪不止。他匍匐在地,抱着父亲的双足,涕泪纵横。

  腊月里的砖石地面既冷且硬,他的膝盖隐隐作痛。那是十一年前落下的旧疾。那年的上元节,他与太子妃韦氏的哥哥韦坚同游,而韦坚那夜又见了陇右节帅皇甫惟明。李林甫使人诬告,说韦坚、皇甫惟明有拥立太子之心。

  他怕极了,跪在父亲面前,恳请父亲允准他与韦氏离婚。父亲向来健节强壮,彼时虽已年过六旬,仍是畏热多于畏寒,紫宸殿中的炭火也不会烧得多么温暖。他跪得太久,寒气入骨,因而得了病。

  今日又是一个冬日。此刻又是一个他不得不跪在父亲面前的时刻。

  好在,他再也不必那样害怕了。面对父亲,哪怕只是不那样害怕,似乎就已算得上报了仇。他含咀那种凄凉的快意,又越发觉出自身的可悲。

  韦氏死了。五日前,他见了她一面。当夜,她死在宫中的小佛堂里。而董氏,那个十七岁的美人,那个很像十七岁时的韦氏的美人——在乱中不知所踪。

  他的身边,竟只剩下张良娣了。

  无论怎样,面前的人还是他的父亲。李亨继续流泪。

  上皇反复搀了儿子几回,新帝才肯站起。上皇拭了泪,又对宫人道:“取黄袍来。”他不顾新帝的推辞,亲自为儿子穿上黄袍。束好袍带的那一刻,上皇忽然瞟见儿子鬓边星星点点的白发。

  那一瞬间,他仿佛也不觉得凄凉了。

  凛冽的北风从咸阳原上吹来,上皇举目北望。平原上有几处不太明显的起伏,它们彼此呼应似的,由西向东,连绵延展开去。那正是西汉几位皇帝的陵寝,有高祖刘邦的长陵,景帝刘启的阳陵,也有武帝刘彻的茂陵。

  这一回,幸有先祖庇佑,有忠臣良将勠力同心,他们得以收回两京,重建太庙。

  这一回,大唐没有覆灭。

  那么,到了大唐真正倾颓覆灭的那一日,关中的原野上……会有多少座大唐皇帝的陵墓?李隆基又望了望茂陵。

  “……二圣相见……臣等……死亦无恨!”北风里传来咸阳父老的欢呼声。

  ——“二圣”。

  天家的这对父子,同时在心中笑了。

  “‘无生忍’是甚么意思?”

  明日是杨炎安葬父亲的日子。杨炎回凤翔后,请了开元寺的僧人,为父亲诵经,直诵到父亲逝世满四十九天。杨家是当地望族,寺中的僧人乐意出力,诵经颇为勤恳。狸奴来了几次,这一日记起广平王妃的名字,便私下询问僧人。

  “《大智度论》中说,‘无生法忍者,于无生灭诸法实相中,信受通达,无碍不退,是名无生忍。’”僧人解说道,“明悟诸法实相无生无灭的道理,能够安住而不动心,即为‘无生法忍’之义。”

  狸奴只听懂了“不动心”几个字,暗想:“也不知道王妃是宁愿不动心,还是愿意动心。”她跪在卢舍那佛堂的佛像下方,拜了几拜,遥遥听见寺外的歌声和笑声。


  哦豁,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,记得收藏网址 https://www.52shuku.net/ 或推荐给朋友哦~拜托啦 (>.<)
传送门:排行榜单 | 找书指南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