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
护眼
字体:

大唐胡女浮沉录_青溪客【完结】(51)

  她和大姊韩国夫人的确都是太子的姻亲。她儿子裴徽娶了太子之女延光郡主,韩国夫人的女儿崔氏则是太子长子广平郡王李俶的正妃。

  杨国忠嗤笑:“我儿尚了万春公主,我是圣人的亲家!那又如何!你想不受牵累,除非你从此改姓!你既然姓杨,就休想只顾你自身荣辱!你强拆强夺韦嗣立的旧宅,只还了韦家十亩空地,那时你可曾想过养德惜身!你的夜光枕世所罕见,旁人情愿献与你,难道不是因为你是天子三姨!你枕在夜光枕上,可曾想到今日之祸!”

  “你!”虢国大怒,却也知道此时内讧无甚好处,强自稳住心神:“纵使至尊下了制书,令太子监国,太子敢接这道制书么?至尊就不怕太子有异心?”

  皇帝曾经一气杀了三个儿子,当时的太子李瑛也在其中。二十年过后,长安臣民说起此事,仍是心存余悸。

  韩国夫人在诸姊妹中年纪最长,性情却最温柔,不如虢国飞扬恣肆,思虑则较为深远。她抿了抿唇,轻声道:“圣人年事已高,既已决定亲征,大约……他早已有所预备。”

  杨家正堂四壁涂满芸辉香草的汁液,洁白芳香。室内燃着熏笼,那香味在空气中浓浓地流淌着,伴着墙角白玉漏壶不紧不慢的滴水声,交织成一片富贵安闲的气韵,正适宜静坐对谈。

  但堂中没有一个人的心静得下来。圣人“有所预备”,预备的不是压制太子异心的手段,而是他自己在路上驾崩的情景。换句话说,圣人知道他未必能活着返回西京,而且也不十分在乎。

  “如今唯有教贵妃向圣人请命了。”杨国忠低声道。虢国犹豫片刻,点了点头,看向韩国夫人:“大姊,你意下如何?”

  韩国夫人拿起面前案上的玉杯,小口啜着杯中温热的羊乳:“贵妃在宫中看似荣宠无极,却也时时如履薄冰……我们若是催逼她,使得她逆了圣人的心意,反而……得不偿失。”

  杨国忠狐疑地打量韩国夫人:“贵妃机警,自然懂得分寸,不然何以盛宠多年?又何须我等忧心!大娘你还有旁的心事?”

  韩国夫人忙辩解道:“我不过是担忧罢了。当年贵妃也曾惹恼了圣人,圣人两次将她遣出宫外……”

  “那是多少年前的事了!”虢国不以为然,“况且当日圣人心里难过极了,整整一日不进饮食,最后还是将贵妃接了回去!”

  杨国忠蓦然冷笑,布满血丝的双眼盯紧韩国夫人的脸:“大娘,你只生了一个女郎,嫁的又是太子的长子。陛下出征,太子登基,你的女儿广平王妃便是太子妃,来日的大唐皇后。你可是存了这个心思?”

  虢国瞬间冷了目光。

  “并非如此!”韩国夫人连连摆手,“那孩子无非以为,若是陛下亲征,广平王说不定就能随扈。”

  “好教广平王平叛立功?”虢国诧异道。

  杨国忠冷冷道:“她是李家妇,当然要为李家谋划!”

  去年正月命妇们的宴席上,杨国忠的妻子裴柔对安禄山的夫人康氏百般讥讽,而康氏是安禄山微贱时所娶,偶然跻身京城贵女之间,没有反诘的急智和胆气,只能不住退避。崔妃看不过眼,讽刺了裴柔几句。杨国忠气量褊狭,对此事一直记恨,如今总算寻到了发作的机会。

  韩国夫人苦笑一声,面色难堪:“她说,她不是想教广平郡王平叛立功,而是……”

  “我说了多少回了!你要说什么话,做什么事,总要先同我商议一番才是!你好歹是我李家妇!”李俶挟着一身寒气,急匆匆进了门。

  崔妃坐在案前低头看着什么,闻言抬起头来。她喜爱红色,今日却穿了一件月白襦裙,外罩淡黄锦衣,看去颇为清雅。李俶厌她日久,没有心思细看她的妆扮,压低了声音斥道:“就算祖父有意亲征,令父亲监国,此事也只能由祖父自家决断!此时不论父亲,还是你我,都须万分谨慎,绝不能露出半点异心,使祖父以为父亲意欲染指朝政!”

  崔妃眼神变幻,最终只是重新将目光投在面前的那幅细绢上。绢上墨色浓淡有致,意态清远,却是一幅纯用水墨画就的山水图。李俶见惯了她的骄横面目,本以为她听了自己的训斥,必然出言对骂,不料她什么也没说。他错愕,低眸去看那长长画卷,却见绢上画的是雪后江山的景色,江流无尽,直向天地之外,山色清杳,介乎有无之中,枯树苍松,竹篱茅舍,令人胸中烦恼为之一消。

  “这是王给事的画?”李俶对当代诸位名家的画风并不陌生。这画法度独绝,仅用水墨勾勒,并无皴染,画者除了给事中王维,还能有谁?

  “正是。”崔妃嫣然一笑。李俶本来怀着满腹怒气,被她这么一岔,竟不知说什么了,悻悻道:“你倒有闲情看画。”

  一旁的婢女忍不住道:“大王,娘子……娘子知道大王和建宁大王都……都渴望上阵杀敌,建立功业,所以才……”

  李俶心中一动,放缓了语气:“所以你才劝阻韩国夫人,希望贵妃与杨家不要阻拦祖父出征?”

  崔妃仍旧没有说话。

  李俶不由得发怔。过了半晌,他温声道:“多谢你。只是,你好歹是我李家妇……”他进门之后第二次说出这话,唯语气截然不同,“你说的话,他们总归要算在我和父亲身上。以后,还是先与我商……”

  “你放心。”崔妃抬眼,眼中闪过一缕狡黠笑意:“我确实告诉阿娘,我盼望你随圣人出征。只是,我与阿母说的是……”

  她脸上未施铅粉,肌肤在灯光里分外剔透,眼眸明亮,一如画图中的清江水。“我说,我恨你到了极处。我想要你出征,战场上刀枪无眼,你若是受了伤,我就可以别嫁了。”

  李俶瞪视着她,彻底噎住。崔妃又眨了眨眼:“阿母信了。”

  俄顷,二人同时哈哈大笑。

  第41章 (41)天宝十四载十二月三十日至天宝十五载元日

  半月后便是除夕。这是狸奴离开河北之后的第三个除夕。

  也是她不在母亲身边的第三个除夕——她孤身守岁的第一个除夕。

  前两年的除夜,她总是和张忠志、突斤、能振英这些河北武士聚在一处守岁。喝酒喝得高兴了,就站起身跳一支胡旋舞。现今他们都已不在长安了。安禄山起兵之前,他们就逃回了幽州。

  她也不在长安了。

  这里是岐州扶风郡的雍县,是杨炎的家乡。这一个月来,她一直借住在雍县的开元寺里。僧人们不像在家之人一样精心预备新年,也不会做那些立竹竿、悬幡子、祈长命、穿彩衣的俗事。但这究竟是除日,是一年的最后一天,寺里的空气也似比平日更加热闹了些。小沙弥们受命取了一些饧糖、果子和花糕,在寺门口散发给民人们。

  狸奴在旁帮忙。花糕很重,但她气力大,一罐接一罐地端,也不觉得累。除日的天还冷,出炉不久的花糕冒着白气,又热又香,闻着就令人心里轻快。

  “听小娘子的声口,像是河北人哩。”有个女人从小沙弥手中接过花糕,笑问道。

  狸奴将另一罐花糕搬过来,闻言笑了笑:“妾是河北人,到长安快三年了,乡音却不曾变改……娘子听得出?”

  “我家小姑嫁的——”

  “我阿耶说河北的胡人都是造反的叛贼!你是胡人,就是叛贼,我不要你拿过的花糕!”队伍里的一个男童嚷了起来,两只黑白分明的大眼睛刺着狸奴。男童的祖母拉住他,视线掠过她雪白的肤色,却也没道歉,只管低下头去哄孙儿,整理他身上的彩衣。

  小沙弥的动作一滞。狸奴望了望那男童,又和小沙弥对视了一眼,一弯嘴唇:“我有些累了,我叫旁人来帮阿师。”

  小沙弥如释重负。

  “叛贼是安禄山又不是你何六!”一个男子的声音怒道。

  狸奴转过脸,既惊且笑:“你怎么来了?”

  今日是除日,他合当留在家中,与父母家人一同守岁的。

  “时辰还早,我便出来了。”杨炎怒气未消,冷眼一顾那男童的祖母,似要说话。

  狸奴拉住他的衣袖:“罢了罢了,一个孩子,我有什么好气的。”

  她想,那孩子也没说错。她的养父是安将军的腹心,叛军中的首脑人物。她身为叛将的女儿,能在长安逃得一命,没有像安大郎那样血溅三尺,已是胡天垂怜,如何还能奢求世人待她以礼?况且杨炎托开元寺的僧人照应她,大是费心,她自也不愿给他惹祸。当下她又笑着转开话头:“你来得巧,厨下做了果子,好吃极了。”

  杨炎也笑了,摇头道:“今日可是除日……你又不是佛徒,除日也要茹素,未免太凄惨。去吃些有肉的吃食罢。”


  哦豁,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,记得收藏网址 https://www.52shuku.net/ 或推荐给朋友哦~拜托啦 (>.<)
传送门:排行榜单 | 找书指南 |